0%

你要痊愈吗?(之一)

约翰福音5章1-9节: 1这事以后,到了犹太人的一个节期,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。 2在耶路撒冷,靠近羊门有一个池子,希伯来话叫作毕士大,旁边有五个廊子; 3里面躺着瞎眼的、瘸腿的、血气枯干的许多病人。(有古卷在此有“等候水动,4因为有天使按时下池子搅动那水,水动之后,谁先下去,无论害什么病就痊愈了。) 5在那里有一个人,病了三十八年。 6耶稣看见他躺着,知道他病了许久,就问他说:“你要痊愈吗?” 7病人回答说:“先生,水动的时候,没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;我正去的时候,就有别人比我先下去。” 8耶稣对他说:“起来,拿你的褥子走吧!” 9那人立刻痊愈,就拿起褥子来走了。

第5节

在那里有一个人”,那人是谁?只有当我安静下来、以默想叩问的心就近这节经文时,才会发现,我也在那里,我就是那人,一个躺在毕士大池边的“瞎眼的、瘸腿的、血气枯干的”病人。

病了三十八年”,仔细查考上下文,圣经似乎并未明说这人的病是什么病——之前我并未意识到这点。当然,平行对照福音书、使徒行传,这人是瘸腿的可能性似为最大。

  • 马太福音9:6 但要叫你们知道,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”;就对瘫子说:“起来!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。”
  • 马可福音 2:11 “我吩咐你,起来!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。”
  • 路加福音 5:24 但要叫你们知道,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。”就对瘫子说:“我吩咐你,起来,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!”
  • 约翰福音 5:8 耶稣对他说:“起来,拿你的褥子走吧!”
  • 使徒行传3:6 彼得说:“金银我都没有,只把我所有的给你: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,叫你起来行走!”

太9:6、可2:11、路5:24为平行经文,指向同一件事,背景是“有人带着一个瘫子来见耶稣,是用四个人抬来的”。

徒3:6的背景则是“有一个人,生来是瘸腿的”。

之所以说“可能性最大”,是因为第3节提到“里面躺着瞎眼的、瘸腿的、血气枯干的许多病人”——这三类病人都躺着。“躺着”“起来”,在这里的上下文中,“起来”的,可以是瞎眼、瘸腿、血气枯干中的任何一种。

以前我并未对此深究,只是想当然的以为这人是瘸子或是瘫子——这个很可能没错。然而,正如5:1 “到了犹太人的一个节期”并不明言是犹太人三大节期中的哪一个,这里的病人不明言是三种疾病的哪一种,似有呼应关系,似有特别用意——因为这似乎是福音书中少有的、不明确说明“病情”的地方。

正如约翰福音中时常出现的“那门徒”、“这门徒”、“耶稣所爱的那门徒”,今日我们知道所指的乃是使徒约翰,然而,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为何使徒约翰要这般“隐姓埋名”、隐藏自己。这个病人极可能是瘸腿或是瘫子,然而我们需要默想的是为何使徒约翰不明言呢?

瞎眼,寓意灵性的盲目,对真理的无知。

瞎眼得看见之后,是走也不走、行动不行动?瘸腿,尾随“瞎眼”之后,寓意知道真理,却没有照着去行、或无力照着去行。

最后是血气枯干,一个看见真理、追随基督的人,也可能还没有被福音浸透,没能活出基督的样式,却成了一具无生命气息的属灵蜡像、标本,“没有爱,我就算不得什么”。

这三种疾病,是人在知、行、情上面最深的缺乏和亏欠。

特别提及这点,是因为当我们认定了这病人是瘸腿之后,后续的解释及应用,可能会限制在一个更小的范围中。反之,我们不会过多着眼于瘸腿这一种疾病,而是在更广泛的层面(知、行、情)探索更深层次的属灵含意。

三十八年,可能让人习惯了这病,可能让人再加上一种病——绝望之病。

第6节

耶稣看见他躺着,知道他病了许久,就问他说:“你要痊愈吗?”

这段经文读、听了很多遍,但我却是在很久之后,忽然发现,主耶稣的问话,相当不同寻常。

在“知道他病了许久”之后,他问的是,“你要痊愈吗?”。

这世界上,难道还有得病却不想痊愈的人吗?以至于主耶稣要多此一问?

如果是肉体的疾病,即便当事人确知没有任何治愈的希望,明白现行所有医学手段均无能为力,他作出的选择,也仅仅只是放弃希望,绝不存在不想痊愈的念头,如果被人问到”你要痊愈吗?“,可能的回复会是?

  • “废话!?怎么会不想痊愈?”——愤怒的回复。
  • “想要痊愈啊…怎能不想…可是,谁能治得好我呢…谁能治得好我呢…”——绝望的回复。
  • “那个…你要痊愈吗?(你神经病啊,问这种问题)”——反讽的回复。
  • “想啊!您给我推荐位名医,把我这久病给根治了中不(笑)?——乐观的回复。
  • 以及其他我暂时还想不到的回复。

视乎“你要痊愈吗?”的语气不同,这句问话产生的反应可以完全不同。主耶稣的这句问话,是在怎样的意义上问、要我们反思些什么呢?

我的领受是:主的问话或是在温柔地提醒我们是否有要痊愈的决意,或是温柔地点燃、挑旺我们心中可得痊愈的希望之火。主究竟在问什么,很大程度取决于被问之人处在怎样的状态。

然而,不同于肉体的疾病,如果我们所患是属灵的疾病,可能主耶稣真要问问我们“你要痊愈吗?”。我们对肉体敏感,对灵性却迟钝麻木。瞎眼、瘸腿、血气枯干,在灵性的层面,不觉自己有病、或明知有病却沉迷其中,实在是太可能了。

比如奥古斯丁悔改之前的祷告:

多年来我却一直求你:“求你赐给我一个纯洁的心--可是不是现在。”

有了纯洁的心,就无法继续放荡的生活,无法享受罪中之乐,所以,还是不要现在痊愈吧。

有了刚强的心,就无法继续软弱自艾自怜,无法寻找各类借口去怨天尤人,所以,还是不要现在痊愈吧。

有了节制的心,就必须自律而痛苦地生活,无法再享受无节制的幸福和快乐,所以,还是不要现在痊愈吧。

有了…就无法…所以,还是不要现在痊愈吧。

在属灵的层面查看自己的疾病时,有些病着实可以病到38年甚至更久,因为我们还没有想与罪彻底断绝、死去的决心,所以,最终等同于——“我想要痊愈,可是不是现在”——“其实,我并不想要痊愈”——“这病甚好,谁想痊愈呢?”。

又或是:我们并没有不想痊愈的决志,但却没有对于痊愈的希望与确信。信主的时日很久,但是身上的顽疾仍在,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被彻底里外更新,有过恩典满溢的时刻,但更多是无能为力的时刻。信仰,真能带来彻底的改变吗?圣灵,真会在我身上彻底做工吗?

我们或许存着不太强烈的希望,而有人则根本看不到、早已放弃这希望。《密阳》导演李沧东,在当年南方周末的专访中,他实际想表达的观点之一是什么呢?

宗教信仰无用。

所以他的电影中时常出现经不起色诱、裤裆出事的牧师长老,又或是平素看似极端虔诚却红杏出墙的主妇。他自称将镜头平实对准教会的传教活动,最终结果却是教外看了觉得奇怪,教内看了浑身不舒服。如果有人在祷告,那么下一个镜头通常不露声色地说明,祷告,并没有什么用。

罗马书8:24 “我真是苦啊!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?”

李沧东的电影在诠释这节经文上面,实则还是写实的,并没有太多的扭曲和妖魔化,有教会传一个廉价的福音,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。圣灵与情欲的征战中,我们如果败多胜少,也并不让人、或是友邦惊诧。

罗马书8:25a “25感谢 神,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。”

然而,从24到25节,是我们需要迈过的桥、走出的路,这绝不是轻松容易的路。有人没有看见这路,声称没有道路。有人因为这路难走,声称此路不通。有人走走停停、进进退退,最终没了继续走下去的信心和力量。

门是窄的,路是小的,廉价的福音试图掩饰这些,但是我们能确知深信的是,依靠主的大能大力,我们能以做刚强的人,能够靠着恩典进入那门,走完这路。“因为,义人虽七次跌倒,仍必兴起;恶人 却被祸患倾倒”。阿们!

第7节

病人回答说:“先生,水动的时候,没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;我正去的时候,就有别人比我先下去。”

这位病人给出了我能想到回复之外的回复。主耶稣问,“你要痊愈吗?”,他没有正面回复,你能从他的回复里面知道他要痊愈、还是不要痊愈吗?

我们很难揣测这回复下面隐藏的真实意图,他的回答单看文字,完全可以有不同的解读:

“他想要痊愈。但他一直没有机会,因为他身边的人或是不把他放在池子里,或是抢在他前头下去。不过,他病了38年,在毕士大池边是否躺了38年虽不得而知,但应当有相当的年日,这些年日里头,他持之以恒地被别人抢先下去,从未有过一次机会,也着实…耐人寻味。”

“他想要痊愈。然而这世界太险恶,从没有人帮他下去,从没有人让他先下去。他悲惨的境况,在无声控诉这周遭世界的冷漠和无情。”

“他不愿正面回复主耶稣的问题,因为这问题触到了他灵魂痛处——他并不想痊愈。躺在毕士大池边,其实又有什么不好呢?他只是需要有一个好的理由,或是借口,于是他推托要么没有人帮助他,把他放到池子里,要么其他人总是抢占了他的机会,所以他始终没法痊愈。他的回复简而言之:我其实“真的想要痊愈”,但是,我从来、一直没有机会痊愈。我缺的,所要的,只是一个机会,一个机会。”

无论如何,在当时的现场,主耶稣的所问,这病人的所答,其意义、或说听到人所理解的意义,一定只有一个,我们设想的各种可能,不是要对经文做无谓的猜测和强解,而更多是在一个听者的角度,从我们自身的状态出发,得到不同的领受和恩典。正如有些时候说者一句寻常的提问,却完全没有想到听者会是那般的反应。

一位寻找孙子的老人,找到孙子后随口问了一句:“你在这里做什么呀?”

孙子还没来得及回答,一旁的行人听到之后却如遭电击,立马陷入痛苦的沉思,“我在这里在做什么?我到底在这里做什么?”他全然已记不起那位老人的孙子回答了些什么。

经文所载的问与答,我们或难有一确凿无疑的解释。但是当我们以行人的身份出现时,我们也无需特别关心那确凿的解释,也无需声称自己有的才是确凿的解释,因为真正重要的是我们的反应是否正当有益,我们是否在此基础之上有合宜的行动?

第8、9节

8耶稣对他说:“起来,拿你的褥子走吧!” 9那人立刻痊愈,就拿起褥子来走了。

更非比寻常的事情出现了。主耶稣听过那病人的回答之后,没有继续追问、确认什么,圣经也没有眀述那病人在主耶稣看来是否真有想要痊愈的信心。在福音书的其他记载中,我们常能看到一个恳切来到主面前、极想得到医治的人,他们或多或少都有对于得救的信心,主耶稣医好他们之后,时常会说,“你的信救了你了”——虽然,在主看来是我们的信心救了我们,然而,我们却绝不能以为真是我们的信心救了我们,救我们的,是主。

比如这个病人?他有信心,还是没有信心?在有限的上下文中,我们很难知道。

14后来耶稣在殿里遇见他,对他说:“你已经痊愈了,不要再犯罪,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厉害。” 15那人就去告诉犹太人,使他痊愈的是耶稣。 16所以犹太人逼迫耶稣,因为他在安息日做了这事。

把视线放后,从14-16节来看,似乎这个病人“没有信心”的可能性更大一些,主耶稣对他所说的话,警戒的成分似乎更多,而从他接下来“就去告诉犹太人,使他痊愈的是耶稣。所以犹太人逼迫耶稣,因为他在安息日做了这事”来看,他的行为甚至似乎都构成了背叛和卖主。

那么在这里,这人的痊愈得医治,纯粹只是主单方面的怜悯和恩典,与这人的“信心”完全无关,我们甚至都怀疑这人根本没有信心。

这恩典是这人不配得的,然而这恩典真实地临到了他身上。又有多少恩典,完全是主单方面加给我们的呢?

附加

我曾经想过先行查考现有、通行的各家对约翰福音5:5-9的解释,但最终还是打算先记录下自己的查考、默想与领受,再与之进行对照和印证。如果经文已直接对我发出亮光,那么无妨先行领受,再去与前人先贤、同侪好友切磋打磨。如果最终证明我只是信马由缰跑错了地方,那么我自会欣然否定旧我。

因为最低限度,我是一个路过的行人,听到了那句灵魂的拷问:

”你要痊愈吗?“